“食品級”染料將在紡織行業產業化應用!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第七站走進中大恒源
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疤烊撕弦弧?、“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
商周時期,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來“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到漢代,染色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古代均以植物作為染料,染料中的紅色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姜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藍草制成的靛藍,故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名句傳世。
不經過化學加工的植物染料,是古人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但受制于原料以及過于粗放的工藝、顏色穩定性等問題,植物染色在當今紡織領域的產業化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11月19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資源委員會主辦的“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走進了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同于以往的生態文明示范企業,中大恒源并非依靠節能減排來實現綠色生產,而是通過技術突破,為紡織產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中大恒源也并非屬于紡織行業,該企業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在食品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而首次在紡織印染領域的跨界應用,為紡織產業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
“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舉辦以來,先后走進互太、萬事利、山東魯泰、湖北嘉麟杰、江蘇東渡等企業,每一次都邀請專家進行現場考察評價、媒體實地走訪、行業領導與同行企業的互動交流,從而實現了“三行合一”,有效地將生態企業的優異做法和技術在全行業推廣開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中紡聯產業部副主任程晧,中紡聯環資委專家唐經美、邱華,東華大學教授奚旦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五所主任姜濤,馬大生紡織有限公司廠長崔向海,前進牛仔總監源滿榮、化學品采購黃麗楨以及《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等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用優質生態產品,滿足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绷暯娇倳浽@樣談到。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十九大以后,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應運而生。應該說,生態文明建設在當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已經不言而喻,對于紡織行業來說,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推進行業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的重要行動,也是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伴隨著環保整合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很多紡織集群下達了不得新增產能的政策,紡織印染行業也遭遇了最嚴環保管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就表示,紡織企業作為生產經營主體,在經濟社會發展及行業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企業層面開展生態文明創建,可為本行業乃至整個工業生態文明建設積累寶貴的經驗,也能為企業綠色評價提供改進依據。通過萬里行這樣一個具有探索性、可操作性和持續性的活動,既能表彰先進、樹立示范,又能深入宣傳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企業,并逐步增強和擴大紡織行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窗明幾凈的生產車間、五顏六色的糖果蛋糕以及園區內堆放的各色植物,無處不彰顯著中大恒源與紡織印染企業的“不同”。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大恒源是天然色素行業的深耕者,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持續打造了系統化管理軟實力;成為了從源頭基地建設、提取、精制加工到應用、制劑化生產的多色系天然色素系統化解決方案企業。
眾所周知,植物染料有質量安全管控,無化工成分、重金屬、農藥殘留,同時,排放出來的植物提取物、果膠,可降解循環利用,如果應用在紡織領域,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零排放。但從一家食品染料企業跨界到紡織,無論是工藝、技術,都存在著很大差異,跨界不能一簇而就,交叉學科的內容,更是要從頭學起。
用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雁君的話說就是,再好的提取技術,最終是要走到應用市場,而從食品到紡織,企業要懂的就不僅僅是提取技術,而是如何下沉到紡織這一應用領域。比如,由于植物染料的敏感性,和植物提取物本身的工業化、標準化生產,導致可供的不同批次植物染料不一致;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印染環境、設備、水、面料等因素以及印染工藝中前處理、后整理都會對植物染料色調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這一克難攻堅戰,早在2005年就已在公司內部悄然打響,十幾年的沉寂,正是為今天植物染色在紡織領域的產業化埋下了伏筆。
文雁君告訴記者,企業每年都會投入千萬元進行研發,“中大恒源之所以能夠在與外資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是一直潛心做好研發,我們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做好積累和沉淀?!?/p>
談到未來產業化的難點,文雁君毫不避諱地談到,水值的標準化是植物染料在紡織行業產業化中最大的瓶頸,不同的PH值,會影響顏色穩定性,且我國無論南北方還是東西部,水質均有著較大差異。不過她也坦言,在技術上,這也并非什么難題,最重要的還是人們觀念意識上的轉變。
她坦言,實際上單純使用植物染料并不會提高工業生產成本,原因在于植物染料用量相對較少(部分深色除外),并且能夠減少環保成本;很多植物原料有自己特有色系,但由于原料來自植物提取物,作為工業生產印染原料時要考慮到產量、規模等因素,有些產品更適宜高端定制,不支持大規模生產。
為生活添加色彩,為生命添加健康
據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金子恒介紹,中大恒源子公司——河南染匠科技有限公司”今后將以健康天然的初衷,專注于紡織服裝業印染綠色化,其旗下品牌“染匠”也將秉持著用對待食品安全的態度,在紡織植物染料領域深耕。
記者了解到,中大恒源經過反復試驗使得植物染色色牢度提高;同時,新的原料和混染工藝研究,實現多種面料供應,八大色系范圍,三百多種可選用顏色,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顏色選擇;引入先進的提取設備與技術,使得植物提取物純度、色價更高;穩定的原料基地和貨源,滿足客戶大批量植物染料需求;多年行業經驗,可調配出盡可能接近需求的植染顏色,并在紡織品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實現植物染料前端后端的開發達到純粹綠色,減少外在因素對植物染料顏色的影響。
金子恒還告訴記者,進入紡織行業,中大恒源將從靛藍染料入手。他介紹稱,中大恒源研究人員利用某菌種制造出了靛藍染料,并對其進行改造培育,最終成功生產出大量的靛藍染料?!安捎蒙锇l酵方法,避免了化學合成法中可能的污染?!彼瑫r談到了發酵靛藍的幾個優勢:
首先發酵靛藍的產量遠大于植物提取靛藍;發酵靛藍是運用秸稈等農業廢料進行發酵,一方面隨著產量的升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且不受產量限制,另一方面消耗掉大量植物邊角廢料,綠色環保;可以保證穩定持續的生產,并將染料質量維持在標準范圍之內;發酵靛藍的成品著色調、色牢度與合成靛藍成品基本沒有差別。
孫淮濱對此指出,綠色發展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必然方式。國家正在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節能環保、綠色金融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正逐漸與工業企業交叉融合。生態文明建設不應僅僅局限于政府號召上,更應是一種接地氣的社會行為,人人參與進來,這對實現強國目標和可持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中大恒源植物染色技術在紡織行業的應用,將起到產業和技術引領作用,它與紡織行業的跨界合作、融合發展將為紡織品功能性開發帶來新思路和新方向,是產業深度合作的一次新嘗試。
可以說,中大恒源能夠與紡織行業“共建”,對當前貿易摩擦下,行業鞏固國際市場份額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意義,同時,對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目標也將起到關鍵的作用。如今,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正在向“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實現轉型與提升,這與中大恒源的植物染色不謀而合。尤其是到2020年,紡織強國建設目標將基本實現,《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中提出,紡織工業要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新優勢,其中就包括要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生產過程污染排放、碳排放,發展循環技術,減少資源消耗;把開發清潔生產技術作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加快突破產業鏈全過程,實現減排和節約用水的大目標。植物染色在紡織行業的產業化,無疑將助力這一目標和任務的實現。
活動期間,專家們還就考察的情況,以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等五個模塊近60項指標,作為評價紡織企業生態文明創建的尺度和評分依據,進行了現場論證與評分。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將經濟效益、資源消耗、環境風險、教育培訓、社會責任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納入到企業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中。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網 http://www.ctanet.cn/News/Show_275966895.html